研究生培养

培养方案
位置: 首页 > 研究生培养 > 培养方案 > 正文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30503)

作者:院办   时间:2023-09-02   点击数:

一、学科简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二级学科,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主题,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为重点的理论学科。我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是2005年经教育部审批通过,2006年招生的硕士点。主要研究方向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与基本经验研究、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党内法规理论研究。本学科建成了一批特色鲜明的学术研究平台及社会实践基地,现有“beat365手机版官方网站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及社会实践基地10余个,经过长期学术积累形成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为培养和锻炼研究生的学术能力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培养目标

总体要求: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信念,坚持正确的理论方向和良好的学风。熟悉马列主义经典著作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重要文献,有较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专业基础知识,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说明重大问题。掌握一门外语,并能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了解本学科研究的最新学术动态和研究成果,恪守本学科的学术规范,具有一定的研究和写作能力。成为从事与本学科相关的理论研究、教育教学、宣传和实际工作的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如下:

1.学术素养

崇尚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信念,熟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重要文献,有比较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功底和专业基础知识;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以学习研究传承马克思主义为己任,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有学理支撑的阐释,为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科学的决策咨询意见,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服务。

2.学术道德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恪守学术道德规范,遵纪守法。严禁抄袭、剽窃、侵吞、篡改他人学术成果,严禁伪造或篡改数据、文献、注释,杜绝一切学术不端问题的发生。  

3.学术能力

(1)获取知识能力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弘扬马克思主义优良学风、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要熟练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演进轨迹和学术渊源,善于开展调查研究,占有真实而丰富的第一手研究资料,及时了解并掌握本学科学术研究的前沿动态,深入进行学术思考;有效获取专业知识和研究方法,认真探究知识的来源,具有较强理论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2)学术鉴别能力

对所研究的基本问题以及各种社会思潮具有一定深度的理论评价和价值判断的能力。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能正确区分什么是必须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什么是需要结合新的实践而加以丰富发展的判断,什么是需要破除的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式理解,什么是需要澄清的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在一些重大问题上,要能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独到的学术见解。

(3)科学研究能力

具有较强的揭示理论与实践之间、相关理论之间、以及理论体系内部存在的矛盾,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新时代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善于将这些矛盾转化为有价值的研究问题的能力。有独立开展高水平研究的能力,具有很强的调查研究能力和论文写作能力。在学期间,应该在导师的指导下相对独立地完成和发表较高水平的学术论文。

(4)学术创新能力

在所从事的研究领域开展创新性思考,开展创新性科学研究并取得创新性成果。掌握本学科研究的最新学术动态,增强马克思主义学术创造力,勇于和善于创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学术观点,建立起以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为指导的话语体系,牢牢掌握马克思主义话语主导权,不断增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国际影响力。

(5)学术交流能力

具有较强的学术交流能力,以及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各研究方向之间、与马克思主义学科体系其他学科之间、与哲学社会科学相关学科之间进行学术交流的能力。能熟练表达自己的学术思想,积极展示自己的学术成果,善于与其他学者开展学术合作,并在学术交流与合作中提高学术研究能力。

(6)其他能力

有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和进行学术交流。

三、研究方向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与基本经验研究

本研究方向着重从历史角度考察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以来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的理论成果和发展变化的历史过程。通过对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历史渊源、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遇到的挑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与实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规律等问题的系统梳理,分析归纳前因后果,借鉴汲取经验教训,研究总结历史规律,力争为当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二)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研究

本研究方向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为指导,在全面把握中国社会发展变化的现实状况的基础上,探索社会转型时期政治、经济和各种社会问题的内在联系及发展趋势,解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的种种矛盾和问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多方面、多角度的理论视角和理论支持,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

本研究方向深入探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基础、发展脉络、主要内容及价值,重点研究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独创性的理论贡献,以及着重把握如何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行理论指导和实践创新。

(四)党内法规理论研究

本研究方向注重在了解和掌握党内法规工作实践的知识基础上,主要围绕党内法规概念、范畴、原理、原则与发展规律等相关方面及其前沿问题展开研究。通过研究,熟悉中国共产党现行党内法规体系的主要内容和党内法规制定、修改、解释等实务工作,能够围绕全面从严治党和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为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培养专业人才,同时,培养从事党内法规专业教学、研究和实务工作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四、学制与学分

1.学制

本学科学术硕士研究生学制一般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不得超过5年。

2.学分

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总学分包括课程学分和必修实践环节学分两部分。研究生所修总学分最低27学分,最高32学分。在校全部课程的学习时间为一年半。论文开题报告、论文答辩等非课程环节以及论文研究工作时间为1.5—2学年。

五、培养方式

1.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充分发挥以导师为主的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的指导作用。

2.硕士研究生的培养采取课程学习和论文研究工作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课程学习和论文研究工作,系统掌握本学科领域的理论知识,培养硕士研究生独立工作能力、创新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课程学习

1.课程设置

硕士研究生完成16学时的理论课程学习量,考核合格可获得1学分。(具体的课程设置信息见下表)

2.个人学习计划

硕士研究生应在入学第一周内,在导师和导师组指导下确定专业研究方向,制定个人学习计划,经导师签字后,在研究生教育信息管理系统进行提交。

3.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

学位课程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基础进行基础理论教学,以增强专业基础知识为宗旨,教学方式以课堂授课为主,考核方式为闭卷考试。

非学位课程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研究方向进行应用研究教学,并根据研究生所选专业方向进行专业特色教学,以增强专业研究能力、拓展专业视野和提升应用能力为宗旨,教学方式采用课堂授课和课堂讨论相结合等多种授课方式,考核方式为随堂考核、口试、闭卷考试、考查等多种形式。

七、学位论文

1.培养计划

(1)硕士研究生在入学后一个月内经师生互选,确定导师,并在导师的指导下根据本学科培养方案和硕士研究生本人的具体情况确定研究方向与制订培养计划,经学院审核后,报研究生院备案。

(2)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计划是导师指导硕士研究生学习的依据,也是对硕士研究生毕业和授予学位进行审查的依据。个人培养计划确定后,须严格遵守,修满个人培养计划所列全部课程和计划学分方可申请毕业。

(3)硕士研究生培养计划中课程,原则上不能更改,因培养方案调整等非研究生个人原因确需更改培养计划的,可由硕士生本人提出申请,经导师、所在学院同意后,报研究生院统一更改。

(4)凡未列入硕士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中的课程,可以参加课程学习,但不记学分。

2.学位论文开题

撰写开题报告,并于第三学期即10月中旬参加论文开题报告答辩。对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的要求详见《beat365手机版官方网站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管理规定》。

3.中期考核

要求学生提交论文初稿,作论文研究中期进展报告,参加论文中期答辩,进行论文质检。须有5名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或博士学位者对中期报告进行考核,就论文的理论分析、调研方法、数据、结果的可靠性、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及初步结论的正确性等进行评审,对存在的问题和进一步的研究方向提出指导性建议,评审结果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对硕士研究生中期考核的要求详见《beat365手机版官方网站研究生中期考核管理规定》。

4.学术活动

对硕士研究生学术与实践活动的要求详见《beat365手机版官方网站研究生学术活动考核规定》。

5.学术成果

要求学生在读期间,学术成果至少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提交读研期间在国内公开出版的省级以上学术刊物(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认定的学术期刊为准)发表的与研究方向相关的学术论文一篇;(2)提交读研期间在国内正式注册的出版社公开发行的与研究方向相关的学术著作一部;(3)提交读研期间在国家级、省级报纸上公开发表的与研究方向相关的学术理论文章一篇;(4)提交读研期间研究生本人主持的省级以上科研或教研项目8000字以上结项报告一份。

研究成果的认定:

(1)研究成果需要经过院学位评定委员会认定,第一署名单位必须为beat365手机版官方网站,且硕士研究生为第一作者,指导教师为参与作者或指导教师为第一作者、硕士研究生为第二作者。(2)刊发论文的期刊须为国家新闻出版署登记的省级以上正规期刊(有 ISSN、CN 刊号或 ISBN 出版号的刊物,不含增刊、副刊、特刊、综合版等)。本专业的副刊、增刊、论文集等刊登的学术论文进入检索的予以认可。有关论文检索,须通过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网站进行论文期刊信息查询,并通过 “万方数据资源系统”“清华同方中国知网”等主流数据库对个人论文信息进行检索。(3)著作(不含辅助用书)必须是正式出版社已公开发行的(有ISBN 标准书号和中国版本图书馆 CIP 数据核字)独著或合著,且版权页(或封面、前言等处)必需有署名。

6.学位论文及预答辩

(1)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由硕士生本人独立完成。学位论文的书写规范按照《beat365手机版官方网站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规范》执行。

(2)为确保学位论文的质量,要求在预答辩前进行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论文检测结果复制比超过20%者,不予送审,取消本次答辩资格并延期答辩。

(3)要求硕士研究生在申请论文送审答辩前,必须提交学位论文初稿,同时以讲述方式,作论文预答辩。预答辩结果为通过和不通过。预答辩不通过者按相应规定处理。

(4)学位论文必须是系统完整的学术论文,要体现充分的工作量和成果的先进性。学位论文的主要工作,特别是创造性工作,必须是硕士研究生独立完成。

(5)学位论文要文句简练、通顺、数据可靠、图标清晰,严格准确地表达研究成果,实事求是地提出结论。

(6)学位论文要求全部系统送审,并送校外盲审。论文盲审未通过者,取消答辩资格并延期答辩。

7.学位论文答辩

完成所有培养环节并通过学位论文预审者,按照《beat365手机版官方网站研究生学位授予实施细则》进行答辩。

(1)答辩时应贯彻“坚持标准,严格要求,确保质量,公平合理”的原则。

(2)获答辩委员会成员到会人数三分之二以上同意时,方可做出通过论文答辩及建议授予硕士学位的决定。

(3)硕士学位论文答辩不合格者,经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讨论,应到会委员半数以上同意,做出修改论文并延期答辩的决定。

八、必修环节

1.学位论文开题(1学分)

(1)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是研究生开展学位论文工作的重要环节。研究生在修完学位课程进入学位论文写作之前必须作开题报告。研究生必须以书面形式撰写《题目审查报告》,提交审查通过后进行开题报告的撰写。开题报告答辩前一周须在研究生学院网页网上培养表格系统中填写相关信息,成绩按通过/不通过登记。

(2)研究生开题报告的内容一般应包括:课题来源和选题依据,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阅读、分析和总结;研究方案,阐明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关键问题与创新点、研究方法、研究意义等;研究工作基础,说明具备的研究条件、研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其可能的解决办法和措施;研究工作计划及时间安排。论文开题报告中的参考文献数量要求至少30篇,其中近三年文献阅读不少于1/3。

(3)开题报告须有5名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或博士学位者审定并签署意见,对一次或二次仍未能通过者,做出相应的处理决定。

(4)硕士研究生开题报告原则上在第三学期上半学期前(即10月中旬)结束完成,以保证有足够的论文工作时间。

2.中期考核(1学分)

(1)硕士研究生中期考核成立考核小组,负责具体实施工作。考核小组一般应由具有硕士生导师任职资格的相关学科专家组成,设组长1名,组员一般为5人。

(2)主要包括德育考核、课程学习、科研能力、身体素质等等几个方面。各考核小组组织填写《beat365手机版官方网站硕士研究生中期考核表》,对每位研究生做出具体评价。中期考核结果分为4个等级: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

(3)考核形式应采取PPT汇报和答辩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研究生汇报自己入学以来的政治思想表现、课程学习、论文开题进展、阶段性成果及下一步研究计划和存在问题等方面的情况,同时接受考核小组质疑。

(4)对于中期考核结果为合格以上的硕士研究生,记入1学分,可以按照培养计划进入学位论文阶段,继续攻读学位;中期考核不合格的硕士研究生,导师和硕士研究生共同制定整改方案,报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批准。根据整改方案执行情况可在两个月后重新进行中期检查,两次不通过者,原则上做结业处理。

3.学术活动(2学分)

要求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参加八次学术活动,并向学院提交《硕士研究生学术报告登记表》,成绩按通过/不通过登记,成绩通过者记2学分。学术活动的形式包括以参加人或报告人的身份参加学术讲座、学术研讨会、学术会议等各类学术活动,具体内容由研究生本人在研究生管理系统填报,导师审核,学院登记审核结果。

九、本培养方案自2023级研究生开始实施。


版权所有:beat365中文官方网站-App Store下载 吉ICP备05002091号-1

手机版